電腦版
首頁

搜尋 繁體

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東陽的支援

熱門小說推薦

最近更新小說

提起燧發槍,張昭略微整理下語言,開始陳述。

明弘治朝一說名臣,首先得說弘治三君子:王恕、馬文升、劉大夏。《明朝那些事兒》這本書裡便是如此的。這並沒什麼不對,因為他們是具體幹事的人。

但是,弘治朝文官集團的權力絕非是掌握在這三人手中的。而是在“三賢相”手中。正所謂:“李公謀,劉公斷,謝公尤侃侃。”

閣臣是沒有名份的宰相啊!

沒看今天李東陽一開口,英國公張懋就讓步?

所以,張昭想要在軍中推行燧發槍,一定要取得李東陽的支援。

“燧發槍的射程有兩組資料,第一是有效射程,即多少步能破甲,破幾層鐵甲?第二,最遠射程。學生讓工匠們所打造的直膛燧發槍有效射程和步弓手相當。

閣老,步弓手的射程遠超弓騎兵。所以,燧發槍的有效射程只要和步弓手相當,便足以覆蓋弓騎兵(其射程約三十步左右),不懼怕蒙古人的騎射。”

李東陽雖然讀書很多,這些年在內閣中處理國政,沒少接觸軍事方面的事務。

像不久前吏部侍郎王鏊,被認為很有希望入閣的翰林學士不就上書進御邊之策?軍事知識,明朝的高階文官們自然能接觸到。而且,還能提出比較中肯的意見。

當然,僅限於提意見。要他們真正的去御邊,那就抓瞎。當日在乾清宮外,王鏊對張昭比較客氣,正是因為他正在研究邊策,而他缺少執行者。

Loading...

未載入完,嘗試【重新整理網頁】or【關閉小說模式】or【關閉廣告遮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瀏覽器】or【Chrome谷歌瀏覽器】開啟並收藏!

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,可以切換電信、聯通網路。

收藏網址:www.mobvista.cc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