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腦版
首頁

搜尋 繁體

第四百八十一章 楚國的“缺陷”

熱門小說推薦

最近更新小說

“輪船”的名字由來,本來就是指“有輪的船”、“輪驅動的船”。

歷史上在南北朝時期,就已經有明輪船存在,因為其有輪的特徵,也被稱為“車船”。

唐代的時候開始有在船身兩側有兩個、或更多輪子的車船隻出現,宋代時甚至有三層高、可納上千人的樓船,也採用明輪驅動,元末明初陳友諒的水軍1,也是使用車船進行水戰。

19世紀初,歐洲最早出現的、有實際意義的蒸汽船,也正是以明輪為驅動元件。

後來改進出了“螺旋槳”,以數片漿葉構成的螺旋狀推進器,因為相比於明輪,更加穩定、不會在顛簸中出水面,並且更加不易損壞,成本也更低的優勢,取代了明輪的地位。

不過因為習慣原因,後世依舊將蒸汽船稱為“輪船”。

當然,現在楚國輪船,既不是蒸汽船、也不是真氣船,而是……人力船!

和宋明時的車船差不多,主要靠腳蹬,論改進之處的話,就是楚國的轆轤、滾輪、槓桿等等技術,設計獨到、工藝精良。

另外就是多了獸籠和真氣供能的輸入口——沒有大型真氣機的儲藏裝置,不過船上的戰將,可以實時向其中輸入真氣。

至於“獸籠”則是類似於大型倉鼠輪的構造,牛馬驢等牲畜,可以在其中行走或跑動供能。

無法作為主動力,實驗性質居多,但也聊勝於無。

畢竟人力也好、畜力也好,效率雖然比搖槳要高不少,但說到底都需要供能的“生物”也在船上,對效率的提高也就很有限——要多一頭牛的力氣,也就要真的承擔一頭牛以及其飼料的重量。

Loading...

未載入完,嘗試【重新整理網頁】or【關閉小說模式】or【關閉廣告遮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瀏覽器】or【Chrome谷歌瀏覽器】開啟並收藏!

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,可以切換電信、聯通網路。

收藏網址:www.mobvista.cc

(>人<;)